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体系建设 >> 田间学校 >> 昌平 >> 正文

北京谷氏农业北京谷氏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发布日期:2025-07-04    浏览次数:

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 年 1 月,占地 87 亩,建有 9 栋食用菌生产车间,林下可种植食用菌面积 70 余亩,自有 1500 立方米冷库。合作社作为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食用菌创新团队昌平区唯一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在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专家及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指导下,大力发展食用菌林下种植,同时利用厂房开展工厂化室内食用菌的应季与反季节种植。

合作社围绕昌平区农业产业,试验示范先进实用的修枝、秸秆再利用技术,提升昌平区修枝、秸秆废弃物利用的科技水平;在基地示范推广林下废弃秸秆、修剪果树废旧枝条生产食用菌,开展林下种植及利用闲置厂房进行室内应季与反季节工厂化食用菌种植。种植品种包括:小白玉平菇、黑鸡枞、赤松茸、黄伞、灵芝、栗蘑、灰平菇、榆黄菇、木耳、杏鲍菇、元蘑等,打造专业化、多样化的修枝、秸秆利用模式。

通过充分有效利用林下土地闲置资源,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昌平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此举既解决了树木修剪枝条禁烧后的综合利用问题,增加农民修枝收入,又消除了堆积枝条的防火隐患。

依托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北京市首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北京市巧娘工作室、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实训基地、北京市昌平区对口帮扶协作劳务实训基地、昌平区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昌平区学习型企业及北京市农广校昌平区农民田间学校等资源整合,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帮扶残疾人、农村妇女、孤寡老人、低收入户、农村剩余劳动力脱贫致富。向妇女、残障人士、贫困者、低收入户、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开展种植技术、美食制作、创业就业指导等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实现不离家就业增收,提高地区就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合作社作为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食用菌创新团队昌平区农民田间学校,积极发挥田间学校作用,指导本地农民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并将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的技术及珍稀菌种进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在食用菌团队的技术支撑下,合作社成功实现产业升级。围绕昌平区流村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带动更多本地区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为保障首都“菜篮子” 工程、打造北京特色食用菌发展模式与生态应用场景、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北京谷氏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及教学工作计划。培训结束后认真撰写总结,形成培训总结文字材料与统计资料一同归档,建立的学员档案、学员反馈意见等资料完备。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15 人(含食用菌创新团队 11 位岗位专家),专业技术人员 4 人;编写了十几门与食用菌相关的理论教学教材,建有可同时容纳 120 人左右的理论培训教室,配备理论教学仪器与实操培训设备,实操场地面积 2000 平方米。年均开展课堂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参观、学员动手实操等培训 130 次,学员反馈良好。

近两年来,带动农户42 户,引进并推广食用菌品种 5 种,主推林下食用菌种植技术 3 项,承担市级以上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项目 8 个。学校拥有产品品牌 2 个、商标 4 个,获得国家部委荣誉称号 1 次、市级 4 次、区县级 8 次,产品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证书,合作社食用菌产业年均产值 400 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