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8日至9日,昌平区农广校深入推进“学用贯通”综合试点项目第三阶段岗位实践工作,组织20余名学员及师资走进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长阳校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沉浸式实训。这场以“农业+”为核心的实践课堂,让农业技能与多元领域深度碰撞,为学员们铺就了一条从知识到实践、从技能到增收的成长之路。
从田间到餐桌:筑牢食品全链条安全防线


在固定理论课堂上,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邢霁云博士以“食品安全”为切入点,从食品的内涵外延、安全发展历程展开,提炼出8种实用的日常食品安全保障技巧,为学员们揭开了“吃得安全”的科学密码;王立琼教授则聚焦“农产品贮运”,系统阐释了农产品的范畴、我国贮运现状及优化措施。她深入分析遗传、品种、环境等影响果蔬保鲜的关键因素,重点详解冷库贮藏、气调库贮藏、保鲜剂应用等技术,以及果蔬装载堆垛的“品字形方格”运输法——既有原理支撑,更有实操指导,为学员优化日常果蔬贮运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创新思路。
舌尖与匠心:解锁多元技能的实用价值


“舌尖上的鸡蛋” 实训课堂里,董晓光副教授从生活常见的鸡蛋疑问切入,通过互动交流破除营养误区。学员们亲手操作哈式单位检测实验,直观掌握鸡蛋新鲜度判断标准;随后共同参与卤蛋制作,在称量、熬制、浸泡的过程中,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技能。
“焙烤中的奥秘”课程则瞄准市场需求,乌兰副教授从原料特性到配方设计,拆解法棍、提子硬欧包、起酥可颂等6种面包的配料与工艺流程;从面团调制到烤箱控温,手把手指导蔓越莓饼干的揉面、戚风蛋糕的打发与烘烤技巧。学员们围站操作台,揉面、塑形、烘烤一气呵成,热烈的实操氛围中,不仅练就了实打实的烘焙技能,更埋下了创业增收的种子。
植萃与创新:感受自然与手艺的融合之美


湖畔实训教室里,王伟青副教授与李凌燕高级实验师带领学员走进“植萃工坊”。他们精选生活中易得的薄荷叶、艾草、薰衣草等原料,传授植物萃取核心技术——从原料挑选到配方调配,解析每种植物的独特功效:唇膏的滋润保湿、艾草薄荷膏的舒缓清凉、精油手工皂的温和清洁,背后都是精准的配比智慧;从基础熔模到手工塑形,脱模、上色、灌装、封口,每一步工艺都凝聚着匠心。学员们在研磨、搅拌、塑形中,既感受着天然植物的治愈力,更触摸到“绿色创业”的可能性——这些实用技能,既能为生活添彩,更能成为家庭农场的特色增值服务。
学用贯通:让技能落地生根,让实践开花结果
此次实训紧扣“学用贯通” 综合试点班“农业+”宗旨,既满足学员个性化需求,更推动农业技能与食品加工、手工制作等多元领域深度融合。不少学员坦言:“学到的技能实用、易转化,能直接为家庭农场经营增加附加值。”返程途中,一场自发的“产业对接”悄然展开:从事大田种植、养蜂和乡村协理的学员主动认领原料供应,直播从业者承担营销推广,果树种植户提供场地支持,技术扎实的学员负责课堂讲授——从唇膏、艾草薄荷膏到精油手工皂,每个制作环节都有了精准的“岗位认领”。这正是“学用贯通”的生动写照:不仅是技能的传递,更是资源的整合、产业的延伸。
实训落幕,但成长不停步。两天的实践课堂,不仅让学员们收获了看得见、用得上的技能,更激活了他们将农业与多元领域跨界融合的创新思维。从食品安全到烘焙手艺,从植物萃取到创业规划,每一项技能都是一把钥匙,终将打开乡村振兴中“人人可参与、事事能创新”的大门。而“学用贯通”的理念,也正通过这样的实践,在昌平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滋养出更多从课堂到田间、从技能到增收的精彩可能。
昌平区农广校:郑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