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北京市农广校 欢迎关注北京农广校新浪官方微博

热门消息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农民日报报道】培育农民自己的文化力量

发布时间:2012-04-05 14:31:09 文章来源: 点击数量

 

让农民成为文化舞台的主角

转载:农民日报地址: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2-01/19/nw.D110000nmrb_20120119_2-04.htm?div=-1

乡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培养一批农民身边的文艺人才,挖掘农民自身的文化力量更是至关重要。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2010年8月以来,结合农民需要、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先后在北京延庆、房山、昌平等9个郊区县开设了39个免费的“农民文艺中专班”,对农民进行社会文化专业的培训,在提高农民素质、繁荣农村文化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民文化教育和农村文化发展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农民登台秀出别样风采

 

    1月16日,正值农历小年,北京市延庆县永宁镇吴坊营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内人头攒动,一场生动的文艺演出正在这里进行。幽默诙谐的表演唱,深情感人的诗朗诵,编排整齐的集体舞……全场所有的节目都是由该镇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

 

    村民刘玉兰今年已经50岁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有些羞赧的她,到了台上立马换了一个人,她在小品《咱都成》中饰演了一位不敢登台演出,后来却能自信表演的农村妇女,举手投足有模有样,喜感十足,赢得了阵阵掌声。

 

    刘玉兰饰演的角色其实也是她的真实写照。“我小的时候就爱唱歌跳舞,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条件,没想到老了却实现了。”刘玉兰告诉记者,正是通过镇里开办的文艺中专班,她学习了声乐、舞蹈、礼仪等多门课程,这个汇报节目就是她的期末作业。

 

    “参加演出的大部分演员都是像刘玉兰这样没有任何文艺基础的普通农民,但是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悟性也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拿出的节目质量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演出指导老师黄俊平说,像今天这样的演出,在延庆县已经举办过多次,场场节目有新意,内容不重样,这都是文艺中专班结出的硕果。

 

    农民培训瞄准文艺需求

 

    作为北京市开展农民培训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北京市农广校的培训课程主要是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近年来,他们在具体工作中逐渐感觉到,农民们不仅需要科学技术方面的培训,也需要文化艺术方面的指导。尤其是北京农民人均收入破万之后,农民们有钱有闲了,迫切需要提高文化生活的质量和内涵。

 

    但是,农村文化的现状却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北京市农广校延庆分校副校长高进兰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延庆县大多数村镇文艺设施都比较健全,但利用率很低,有的村虽有几名有文艺特长的人,但大多数农民都缺乏这方面的基础,很难组织各种活动。平时虽然有一些文化下乡活动,但是百姓不认可,一是次数太少,二是演的唱的说的都不是自己身边的事,离自己太远。

 

    针对这些情况,北京市农广校结合自身优势提出了“文化驻乡工程”,并于2010年8月在延庆县开始试点设立文艺中专班。文艺中专班采用了弹性学制,开设舞蹈、乐理、计算机、写作、化妆、法律等十几门课程,农忙时课少、农闲时课多。在3到5年时间内,一个注册学员修满36个学分,即可毕业。

 

    文艺中专班的开办使得学员们的文艺潜能得到挖掘,涌现出了很多文艺骨干,他们就地取材,创编出一些具有延庆地域特色的原创节目,使演出更具有吸引力。延庆县张山营镇龙聚山庄学员刘晓艳说:“我们编的是身边的事儿,演的是身边的人,群众爱看,还能不红?”

 

    潜移默化提升整体素质

 

    文艺中专班开办以后,广大农民学员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班长组织学员利用晚上或闲余时间进行练习,各村都掀起了唱歌、跳舞、扭秧歌的热潮,既丰富了乡亲们的业余生活,又促进了家庭和睦、乡村和谐。

 

    张山营镇小河屯村的卢永民说:“参加文艺班前,农闲的时候就跟邻居玩麻将打发时间,输了还吵架。现在,天天忙着学习和排练,麻将也不玩了,跟邻居关系好了,自己心里也舒坦!”

 

    文艺班的学习,还给学员们提供了主动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发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高进兰说:“最重要的变化是农民更加自信和乐观了。”通过学习,农民们不敢公开讲话的现在敢讲话了,不敢公开表演的现在敢了。通过文化培训,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认为,文化驻乡工程意义重大,这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文化建设,其重要价值在于一改以往的文化建设思路,抓住了乡村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因素——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具有宣传与教育、娱乐、凝聚和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