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学校第二届校园文化周开幕当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农职大讲堂”第三十六期讲座在教研楼一层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勃研究员担任主讲人,以“我们的节日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为主题,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学术分享,引领大家从传统节日的独特视角,解码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讲座张勃研究员以“我们的节日主要是什么”为切入点,
用贴近生活的案例打破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距离感。她引导在场师生从熟悉的年节习俗、庆典仪式入手,一同探寻藏在烟火气里的文明密码与文化精髓。从春节 “辞旧迎新” 的团圆期盼,到清明 “慎终追远” 的人文情怀;从端午“家国同心”的精神传承,到中秋“月满人和” 的美好愿景,张勃研究员指出,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共同记忆。
在核心分享环节,张勃研究员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与生动的语言表达,层层深入剖析节日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内在关联。以节日为载体,逐一剖析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连续性”、“唯实求变的创新性”、“共贯同风的统一性”、“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中和位育的和平性”的五大突出特性。翔实的内容、清晰的逻辑、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师生对中华文明特征有了更具象的认知,引发强烈共鸣与深度思考。

此次讲座不仅让师生们深入理解了传统节日背后的中华文明密码,更激发了大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学习,更加认识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意义。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京西南农耕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