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由京西南农耕文化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主办,红色社团承办的“永定·文化诗会”在我校充满文化韵味的“永定人家”小院成功举办。作为校园文化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诗会以“喜”文化为主题,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喜与情’、革命者的爱情家书、农职故事农职情三大篇章,旨在引领广大师生深入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中的动人情感,加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际成效。

传统诗书中的情感咏叹。诗会之始,三位同学代表分别深情诵读了《诗经·邶风·静女》,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以及孟郊的《结爱》三个经典诗篇,并分享自身学习这些诗作时的真实感悟。期间,在场师生一同欣赏了书法作品“凤凰于飞鸾凤和鸣”,中华传统诗书所饱含的文化内蕴及情感价值由此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提升。

革命岁月中的家书柔情。社团学生对左权将军致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的诵读,以及对张朝燮与王经燕这对革命伴侣往来书信的演绎,将在场师生拉回了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一家书一誓言,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将个人情感融进家国命运,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定信仰。受此触动,一位在场学生即兴朗诵《青春中国》,以激昂的语调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怀与奋斗之志。

扎根大地的农职浪漫。学校建校以来,几代农职人把青春奉献给这片土地。学校教师代表吴晓云老师分享了与爱人在农职校园中相爱相守的温馨故事。从三尺讲台的教书育人到广袤乡村的科研探索,他们以朴实而坚定的行动不断诠释着农职人“并肩奋斗、扎根土地”的爱情观和事业观。
本次诗会有效搭建了以诗会友与以文化人的良好平台,广大师生在一场“诗意之旅”中深刻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浸润、革命精神的感召与身边模范的激励,是学院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实践。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创新育人形式、丰富育人载体,为农业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打造更为坚实的思想引领阵地。